济慈的小夜莺

假如我有天国的锦缎——
中国画太离谱了

【宽歪/豆腐丝/TKK】无人之境 后记

@傅小葵Carrie
感情又怎么能是置身其中的人说得清的呢,谢谢太太的这篇文,给予了我很长时间的陪伴,和长久的感悟。

傅小葵Carrie:

只描写过程和体会,不评判对错与是非。 —— 题记


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无人之境》的全文刚刚完结。


作者写文的初衷算是灵感一现吧,在某个工作日大早即将出门的一刻,脑子里突然蹦出了Eason《无人之境》的歌词:


「驚天動地 只可惜天地亦無情


不敢有風 不敢有聲 這愛情無人証」


那段时间正在构思的宽歪文莫名的就契合上了歌词和MV/演唱会影像,于是仓促之下就决定选取这个角度来展开一个故事。只是没想到这个由一首歌而衍生的文字创作,最终演变成了6万字的同人小说。


 


香港词界有两个伟文。一个梁伟文(林夕),当描写错的时间、错的地点、遇上对的人,惋惜哀叹的同时还是选择在咫尺默默奉献的爱着(林夕-《夜会》);一个黄伟文,来阐述对的人、错的时间、错的地点,先至翻云覆雨不论是非对错,再转身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各自回到原来的生活(黄伟文-《美中不足》)。


粤语歌词中有不少作品是描述此类情感的,在华语乐坛可谓是独树一帜了。香港这个城市看似薄情又最是深情,这种“禁忌之恋”不知道算不算是这座高强度快节奏城市所带来的附加品,但是作者身处其中,也莫名的对此生出了一些不一样的感悟。


虽然此类创作屡见不鲜,不过《无人之境》这首歌收到的争议算是最多的。大概因为本身并不是什么喜闻乐见的情感,但歌词只在描写两个【對著衝動背著宿命】的人是如何【貪一刻的樂極忘形】,没提到另外一半到底有什么过错会引致这种冲动,也几乎没有正面着墨于内疚或负罪之感,难免产生【错的享受】和【对的道德】之间的对比感。


不过既然作者选择以此来立题,立场其实和创作该歌词的黄伟文是一样的,那就是:


只描写过程和体会,不评判对错与是非。


这种说法可能看起来非常言之无物,但本质上是对任何一种情感形态的尊重。不管是歌词或者文章,很多时候只是基于生活现象的一种思维发散和延展,类似于“假如……那么……”这样的一种形式。我们没有在宣扬谁,也没有在批判谁。


 


其实这首歌,无愧为已婚男女才听得懂的歌曲。歌词本身并不复杂,描写的情感在现代社会也已经非常常见了,但是的确是要有过一定生活阅历的人才能完全体会其中百转千回的踌躇与进退。


年少时候听来,只觉得歌词刺激辛辣,充满了禁忌和逆世的味道;等到了差不多的年纪,看多了身边人各种各样的情感故事,了解了每个故事背后的个中滋味后,才明白那歌词里的欲罢不能和内心交战,以及种种的矛盾与挣扎。


大概大部分看文的朋友们都还处在象牙塔中,没有近距离地体验和观感过这个名为“婚姻”或者“事实婚姻”的关系。年轻时,觉得背叛和出轨是感情世界里最不能接受的事情,不管是身体还是灵魂。但真的渐入围城,才明白这些【事实】的背后,都隐藏着许多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辛秘。


 


当然,许多朋友可能会问,当一个人的身与心都悄悄的滑向另外一个人,那为什么不可以坦白地和自己的枕边人分割清楚(阿宽和歪歪)?


大抵像《英国病人》和《廊桥遗梦》这样的电影,在20出头的年纪只觉得荒谬和不可理喻,不能理解既然深信是爱,为什么Katharine或者Francesca没有做出抛下一切、为爱远走的举动。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明白其实我们爱过的人,都曾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过浓墨重彩、不可磨灭的痕迹。他们也许没有任何不好,或者也一直坦诚的扮演着真实的那个自己。你们在热恋或者后来的相处当中,一直非常契合并且琴瑟和弦,偶有争执,也总能相互妥协很快化解。


但是生活本身就是由无数偶然性来造就的必然结果。


有些人,你不遇到就永远不会知道何谓如痴如狂。也许你们相处的时间非常短暂,或者这一切只可能是发生于某一个当下的此情此境。也许换个时间地点你们甚至都不会看对眼,但是在那个时刻,双方却都不可抑制的快速陷落其中,难以自拔。这种感情的爆发之迅速,不亚于星火燎原。


那么对于朝夕相伴的枕边人呢?到底是爱或者责任?是对过往的百般不舍,还是对另一种未来的未知和恐惧?是不是一段新感情的萌芽就一定是对现有感情的全然否决?是不是任何关系都只能非黑即白非彼即此?作者想大部分身处这【无人之境】的人都没有办法真正的分得清楚。当然作者自己也不能。所以这种进进退退、收收放放的情节也反复的演绎在作者笔下的歪歪和阿宽身上。


 


那么朋友们可能又要质疑了,如果感情世界里的一方已经动摇,另一方为何不会决然离开(学长和豆腐)?


在作者看来,这大概就源自“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这件事的难度和挑战了(《爱》张爱玲)。在中青年时光,如果能遇到一个性格爱好身世人品都非常合拍的人,并且双方都愿意携手同行生命的旅程,那真的是人生一大幸。这种合拍可能来源于相似(学长和阿宽),也可能是差异(歪歪和豆腐),但是不论哪种形式,归根结底这类关系的存续是源于缔结的爱与随之产生的责任感,并且在长远关系的后期,爱与责任早就在长年累月之中盘根错节,相伴而行。是不是选择了责任就选择了爱的反面?其实作者并不这么认为,因为这种责任本身便是爱与岁月的产物,所以选择坚守,是一种尊重更是有浓浓的珍惜。


如果有幸让你遇到这样一个人,并且你们已经度过了无数个美好而愉快的幸福时光,当你们需要并肩共步的人生还有这么漫长,是不是真的因为一段插曲就选择全部清零?还是愿意接受失败然后学习修复与调整?如果爱本身也是一种能力,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培养其他能力一样在试错中不断完善?是让另外一半沦陷在无声的【无人之境】当中而假装视而不见比较好?还是拿起锤子敲烂这玻璃水箱,冲走一池浑水让大家都来个清醒更加妥当?坚持携手和全盘否定的临界点到底在哪里?作者回答不上来,也没法代替文中的学长和豆腐来回答。


 


絮絮叨叨了这么多,只是想把作者在创作期间的心路历程做个交代。正如前文所提,故事本身的立足点仅是一段感情的起承转合,从来没有想要就好与坏来一争高下,但这篇文章所引起的精彩留言和多方讨论是作者没有预料到的,收到的赞赏和批判也算是一半一半了。当然这也侧面反映了这种题材本身的复杂性和冲突性。


也许作者的出发点不太能被大众所理解,正如黄伟文和EASON在这首歌推出之时收到的各种质疑之声一样,但是既然迈出了第一步,作者依然想要完完整整的走到最后一步。


 


其实若论一个基本故事的三步骤——开头、过程和结尾,《无人之境》的歌词描述大概仅是“过程”的部分,即一段不明开端、但却正在暗暗进行的秘境之旅。但是考虑到任何故事都会有一个尾声,所以这个结尾,也只能由作者自己来执笔构造了。


这里必须要提到一点,那就是本文的成文过程其实很有意思,除了开头之外,作者是先写了结尾的,然后再按照头和尾的设定来慢慢展开了中间剧情。过程有点像是树叉图,在多个结点因为大家的留言和意见也有过一些动摇,但是最终还是坚持按照初始的既定路线完成了整个创作。关于结局到底是不是HE,或者有几对算是HE,亦或是全员BE,这个就要见仁见智了。如果相伴相守就是HE,那么豆腐丝和TKK大概算是圆满;如果深埋在心的爱恋才是HE,那么可能宽歪这对更带有缺憾的美。


当然有的部分,情节可能做了不太一样的处理,比如说学长到底是何时以何种方式才知道阿宽的所做作为的,或者豆腐哥到底要不要看到歪歪根据自身经历所感所写的连载小说。有些内容可能因为文字篇幅或者故事连贯性的原因,没有在正文中放出来,尤其是阿宽和歪歪的相识、相知以及最终是如何纠缠在一起的这个部分


关于这一点,作者其实有犹豫是否需要展开。主要是考虑到现实之中他俩明明看似非常少的交集却无比熟稔,这种神秘感也一直是大家乐于发觉和研究的宽歪CP点,所以作者倾向于保持这种似是而非的感觉。不过这段‘无人之境’的开端,最终也可能会以一篇中短篇番外的形式来呈现吧。至于TKK和豆腐丝这两对接下来的后续,作者暂时希望是保留这个开放式的结局,给大家一些遐想的空间。不过如果朋友们真的非常想继续看下去,作者可能也会考虑另开番外来展示的。


 


每一本小说,每一首歌曲,每一部电影,每一出剧集,相信每一位观者都有着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作者也和大家一样,其实对文章中的每一个人物以及他们经历的每一段旅程有着自己的感情和看法。既然故事是作者一个字一个字亲手敲出来的,也经过了不少辗转反侧和难眠之夜,不论最终是不是毁誉参半,都算是对自己的创作有了一个交代。


最后的最后,借用修改下黄伟文就《无人之境》回答记者问的表述来给全文画下一个句号:


「每个人都係演員,可以演唔同角色,冇必要每一首歌都係真實故事。」


 


2018.10.05. 于 维港

评论

热度(114)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